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读者:孔庆东抄陶慕宁

读者:孔庆东抄陶慕宁 陶慕宁:非常低级的抄袭 孔庆东:这是迫害
http://www.enorth.com.cn  2012-03-03 20:27



  陶慕宁
  孔庆东著作
  陶慕宁著作
  
  《中国青年报》昨刊出文章《北大孔庆东教授被指涉嫌抄袭》。一位读者对他的《青楼文化》一书与陶慕宁于1993年出版的《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根据引用的文献材料、这些材料出现的次序、作者对于材料的总结都大致相同,认定存在剽窃行为。对于涉嫌抄袭事件,孔庆东教授竟回应称:这是迫害。
  读者爆料
  不是简单照搬而是改头换面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多年前的著作最近被读者指出涉嫌抄袭。一位读者比对了他的《青楼文化》一书以及南开大学教授陶慕宁等学者的作品,认为存在剽窃行为。
  这位读者以“莱卡”为名在网络论坛“凯迪社区”指出,孔庆东的剽窃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改头换面。“就像是偷了人家一辆汽车,使用前重新喷喷漆。”
  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求证时,南开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陶慕宁说,孔庆东的确抄袭了自己的作品。
  陶慕宁于1993年出版了《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这是一部大约25万字、被同行引用颇多的古代文学研究著作,2006年再版。他还在南开大学中文系长期为高年级本科学生开设同名的选修课。
  主攻中国现代文学的孔庆东,最早于1995年在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了《青楼文化》,2008年改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全书10万字左右。
  “莱卡”认为,两部介绍青楼文化的作品,文字不完全等同,问题在于,两位作者引用的文献材料、这些材料出现的次序、作者对于材料的总结都大致相同,属于窃取文义。
  孔教授还与刘达临“英雄所见略同”
  “莱卡”还指出,孔庆东《青楼文化》的一些内容还与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刘达临1993年的著作《中国古代性文化》的描写如出一辙。
  在《中国古代性文化》中,刘达临论及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最早设置官妓,作用包括为国家增加收入、缓和社会矛盾、吸引游士、供齐桓公娱乐等4点,并指出管仲此举引来各国纷纷效仿。而孔庆东在《青楼文化》中也指出,最早发明官妓的是管仲,其作用一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二是有利于社会安定,三是吸引大量人才,四是以妓制敌,与刘达临的观点极为相似。
  作品比对
  《青楼文化》VS《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
  关于青楼
  陶慕宁:“青楼“一词起初与妓女丝毫无涉,只是一种阀阅之家的代称”,至唐代才比较广泛地指代妓女所居。他以曹植《美女篇》、《太平御览》、《晋书·麴允传》、江总《闺怨诗》、江淹《西洲曲》、傅玄《艳歌行》等的词句为证。
  孔庆东:“青楼”一词,起初所指并非妓院,而只是一般比较华丽的屋宇,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他同样引用了曹植《美女篇》、《太平御览》、《晋书·麴允传》、江总《闺怨诗》、江淹《西洲曲》、傅玄《艳歌行》等的词句。
  关于白居易
  陶慕宁:白居易一生几乎是与妓女声色相始终的。他不仅蓄有众多家妓,而且随着他游宦处所的更变,结识了数以百计的各地的青楼女子。较之元稹,白居易在这个问题上要坦诚率真得多……
  孔庆东:白大诗人一生同情劳动人民,尤其对妓女,更是爱怜有加。他自家养了至少一个加强班的家妓,还借工作调动之便,在祖国各地先后结识了数以百计的青楼女子。不过,白居易为人光明磊落,对此既不掩饰,也不巧辩。
  关于白居易《琵琶行》
  陶慕宁认为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描摹妓女弹琵琶的音乐;第二层次凝练概括妓女一生遭遇;第三层次将诗人自己的孤独之感与琵琶女的抚今追昔之痛联系起来,提炼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生哲理。
  孔庆东则称该诗有“三绝”:一是写出了琵琶女的艺术才华,二是凝练概括了琵琶女的生平,三是把琵琶女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名句。“莱卡”认为,无论是层次的划分,还是对各层次内容的概括和评价,二者都是“惊人的一致”。
  当事人说法
  陶慕宁:非常低级的抄袭
  陶慕宁说,《青楼文化》一书的基本框架和观点是抄来的,只是换了一些表述方式。孔庆东在书中一处专门注明了“据陶慕宁先生钩辑”。陶慕宁说,孔庆东通篇只提了这么一句,其他部分不再注明来源,看上去“好像都是他自己的见解了”,“其实后面还是我的”。
  大约在3年前,陶慕宁家人无意间读到孔庆东《空山疯语》,其中有130多页的篇幅涉及青楼文化,内容与《青楼文化》一书大致无异。当时,陶的女儿——一位文学专业毕业生,仔细读了一遍,拍案大怒,发现基本“变相地照搬”了陶慕宁的作品。
  2009年,陶慕宁本人在澳门大学访问时,见到该校图书馆藏有《青楼文化》,他借阅了出来,结果“一看就生气了”。
  后来,陶慕宁指导的一些研究生也发现了孔庆东作品中的抄袭行为,想要公开撰文点名批评。但陶慕宁说,自己虽然被抄得“很不愉快”,但自身事务繁忙,无暇顾及。而且孔庆东近年来知名度较高,自己不愿被视为那种“借打名人给自己出名的人”。
  如今,陶慕宁也注意到读者“莱卡”对于孔庆东涉嫌抄袭的指责。他认为,孔庆东做的是“非常低级的抄袭”。
  “能看得出来他没有(相关的)研究。”陶慕宁说:“我自己写的东西,我心里太有数了,你抄没抄,我一眼就看得出来。”
  孔庆东:“科普”读物请原作者包涵
  在《青楼文化》的序言中,孔庆东称这是一本“追求雅俗共赏的非学术性读物”。他还表示:“个人见解与未加注明的他人见解泥沙俱下,其中难免存在误读和曲解”。“这些都需要先请读者和本书所借鉴的著作的作者予以包涵。”他表示:“这些都是由于未曾对青楼文化进行过长期细致的专门研究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青楼文化》书末专门为读者列出了10本“参考书目”,包括陶慕宁的《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和刘达临的《中国古代性文化》。而在后记中,孔庆东再次强调:“作为一本非学术性的‘科普’读物,基本上还可以交差。”
  陶慕宁教授对此评价:“没有研究你干嘛出书啊?”
  有意思的是,孔庆东本人公开表达过对抄袭的批评。在自己主持的一档网络视频节目中,他针对“方舟子举报朱学勤抄袭事件”点评指出:“我们要看到中国学术界的学风的确非常不正,抄袭的事情特别多。我本人在学术界,我自己就看到大量的抄袭的现象,实实在在的抄袭,整段整段的,甚至整篇整篇……我觉得这个时代,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我们要反省,我们的学术制度是有错误的。”
  “我们国家勇于打假的人太少了,还不够,我们不但要向复旦大学挑战,还要向北大、清华(挑战),我们要严格要求自我,加强监督,净化学术风气。”孔庆东说。
  张国
  本报追访
  孔庆东回应:这是迫害
  昨日,本报记者对此事件进行追访,但孔教授手机不接,短信不回。随后,记者注意到,孔庆东在微博中不断和网友轻松调侃“抄袭”,似乎不屑对此作出回应,称其为南方系对自己的迫害。
  有网友在微博中问及书已注明编著为何还被告抄袭,孔庆东表示不屑回应,“是迫害,每月一次,让他们炒去吧”,“是南方系的围剿,陶教授不会的。”最近麻烦缠身的方舟子则力挺孔庆东:“《青楼文化》是普及性著作,普及性著作的抄袭标准与学术著作不同,无需对观点出处一一注明。他在引用陶慕宁、刘达临著作内容时不是照抄,而是用自己语言做了改写,而且在书后将二者列为参考书,所以不是抄袭。如果引用过多,则涉及版权问题,我没有比对过,不知引用的篇幅多少,对此无法评论。”
  张楠
  记者视线
  请“带头大哥”三思
  最近很热闹,方舟子指韩寒“代笔”;海内外156位学人就方舟子之妻刘菊花硕士论文涉嫌抄袭,发公开信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抄袭与打假早就不再是学术界的专利,而是学界带头,全民参与,波澜四起的娱乐事件。
  教训啊,这年头如果心理承受力不够强,就不要当“方舟子”。方舟子打假韩寒,自己、甚至老婆都免不了被打假。孔庆东曾言之凿凿,“勇于打假的人太少了,我们要向北大清华挑战,要严格要求自我,加强监督,净化学术风气。”很快他自己就成了打假的对象。他其实已经在书里相当有预见性地为“剽窃”辩解:最大限度减少考证、摘引、勘误、补遗、纠谬等等令人生厌的内容,个人见解与未加注明的他人见解泥沙俱下……可陶慕宁教授的评价更加一针见血:没有研究你干嘛出书?
  只要假的,就应该打。曾是女记者钟爱的“北大醉侠”,“这厮很生猛,却让我们很开心”,却成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疯和尚”:挺郭德纲是“民族英雄”,对记者排比句爆粗口,在“第一视频”网络电视台的言论不知底线为何物。一个以个性文字和敏锐言论见长的名人学者,逐渐成了公众娱乐的对象,其言论和文字追求速成和轰动效应,不再具有公信力,哪里还顾得上学术的严谨考据?抄袭也就顺理成章。曝得大名后还高调近乎疯狂的人,哪有好下场?奉劝孔庆东,也学学易中天于丹吧。
  孔庆东有句话倒不无道理,“我们要反省,学术制度是有错误的。”在《天龙八部》中,率领天下英雄讨伐乔峰的“带头大哥”自己的屁股也是不干净的。他原来就是少林方丈,居然是一个与人偷情并育一子的花和尚。打假他人免不了自己抄袭,指证者群起,围观者甚众,如此循环生物链,构成了水深火热的学术氛围。学术圈竟与娱乐圈饮水思源,还请“带头大哥”三思。张楠
用脚丈量大地,用手捧起大自然,用心体验世界,用爱拥抱天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