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叩访黄花梁

叩访黄花梁


2020-12-16 10:51:20山阴电视台管理员山阴文联


初夏时节,时光尚好,自然万物进入了季节的繁华。

岁岁年年,红了芭蕉,绿了樱桃,多少风云传奇在岁月的沧海桑田中被风沙掩埋。

穿越时空烟霭,人们发现雁门关外有一处坡梁,论其名望,并不属于名山大川,然而在历史的天空下,

特别是各王朝兴亡更替的滚滚尘烟中,她频频粉墨登场,留给后世一个个惊鸿一瞥的身影。

这个地方,当地人叫作黄花梁。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用脚丈量大地,用手捧起大自然,用心体验世界,用爱拥抱天地

      黄花梁位于晋北大同盆地中南部,呈丘梁地貌,东北——西南走向,东西约10余公里长,南北宽约8公里,是朔州市怀仁县与山阴、应县的分界岭。

       在晴空万里的日子,山阴人只要登上高处就能遥望入眼,冬时肃穆,夏时苍翠,远眺近览,颇具威严。

       那些模糊遥远了的文字,让她在人们的心中一直占据着一份厚重,一份神秘!探寻黄花梁的念头由来已久。

      步入初夏的门楣,带上风和日丽的心情,集结了几个同道中人,一起奔赴黄花梁,去赴和黄花梁的一个约定。

      路出奇得好走,山下弃车而行,一路行来,绿毯子似的山坡,一坡连着一坡。没有乱石穿空,孤峰突兀的奇险;也没有故垒西边,人道三国周郎赤壁的壮观。沿路走来,偶尔碧草如茵,偶尔绿林团簇。

      登上梁头,更显辽阔。碧空如洗,微风掠过,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最自然、最原始的田园风光,寂静无声,洪荒天然。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用脚丈量大地,用手捧起大自然,用心体验世界,用爱拥抱天地

TOP

    伫立这里,想象中的憔悴沧桑,想象中的冷清寂寥,通通不见,那些马蹄声声中的壮志胸怀,刀光剑影下的号角连鸣;那些背井离乡远走口外的怆天悲呜,被夏日午后的草青蝶飞,闲云一缕荡涤得无影无踪。如果不是远处残存的一方烽火台遗迹,谁能相信在历史上这是个朝朝代代都有故事的地方。


     
早在战国时期,“黄花梁”便以“黄华”之名著于史册。黄花梁作为塞北高原的一处制高点,是控制局势的关键,遂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看以下几段历史记载——

      

   
《资治通鉴》:“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北魏孝昌初,斛律金统所部万户自云州南出黄瓜堆,为上谷杜洛周所败,部众分散。

 
齐天保四年,,柔然寇肆州,齐主自晋阳击之,至恒州大破柔然于黄瓜堆,伏尸二十五里,获庵罗辰妻子及牲口三万余。

   唐武后垂拱三年(687年)农历八月,突厥骨笃禄、元珍攻打朔州,唐朝派总管黑齿常之大破之于黄瓜堆。乘胜追赶四十多里,突厥败走碛北。

    唐元和四年,沙陀朱邪执宜,从河东帅苑希朝徙于定襄川,使保神武川之黄瓜堆,修新城而居之。

      唐景福初,李克用北行至天宁军,以幽州率李匡威等袭云州,乃遣将发兵于晋阳而潜入新城,伏兵于神堆(亦即黄花梁),擒土谷浑族逻骑三百。

      元代,“黄花梁”称“黄华岭”,并成为屯田之地。明《山西通志》记载比较粗略:“元大德四年(1300年)在西京黄华岭(今山阴县北黄花梁)立屯田。”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用脚丈量大地,用手捧起大自然,用心体验世界,用爱拥抱天地

TOP

      我们用现代白话文简单阐述一下这些记载: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峨冠博带的赵武灵王站在山梁上边吹风边深思,下定决心采纳胡服骑射,厉兵秣马扩大疆域的所在;是北齐主高洋全歼柔然主力之地;是唐将黑齿常之大败突厥的阵地;是沙陀部落首领朱邪执宜定居建城一眼相对的风水宝地;是晋王李克用设伏击溃土谷浑的绝境;是元代朝廷指定军队休养种地的一片希望田野。

      这仅是部分官方记载,而没有载入史册的各种传说与故事比上述文字更具传奇色彩与感染力。传说中应县木塔以及杨家将、走西口,这些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地位的事件与黄花梁都有关系。

     
据说那时的黄花梁苍松翠柏,绿树成荫,
百鸟啾鸣,虎啸猿啼,堪比大兴安岭。这里除了成就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壮志凌云外,还有好多其他帝王的一些逸闻趣事,如北魏建都平城时,习惯于游牧的贵族狩猎之兴未减,从大同的马铺山到黄花梁都是他们狩猎的理想场所。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的画面在黄花梁上时常上演,帅气十足的拓跋珪每次策马奔走黄花梁都会收获颇丰,相传他曾在黄花梁逮捕过大熊、小熊等猎物。

  






  在朔同一带民间有这么一说:“砍倒黄花梁,建起应州塔。”说的则是辽清宁二年,萧挞里太后要在应州(今应县)建家庙,就从离县城三四十里远的黄花梁取材,后来才有了举世瞩目的应县木塔。

       但是最为悲壮的还是黄花梁下,至今流传着杨家将忠烈千秋的故事。黄花梁下的金沙滩是古代宋辽交战主要战场,传说辽主天庆王设双龙会鸿门宴,借机谋害宋太宗。在此危急时刻,杨继业让大郎假扮太宗应邀赴宴。大郎替太宗丧命,二郎被剑穿身亡、三郎遭马踏而死,四郎被俘,只有五郎、六郎、七郎拼杀出重围。六郎保着太宗先行,脱险后却不见了父亲和七郎。七郎奉命来到大营搬兵,遭到潘仁美的暗算,绑在树上用乱箭射死。杨继业没有等来救兵,被困无奈,头撞李陵碑殉难。

      朔风咧咧,残阳如血,杨家一门血染的忠义永远融入了黄花梁下的土壤里。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用脚丈量大地,用手捧起大自然,用心体验世界,用爱拥抱天地

TOP

到了清代以后,烽烟,散了;马蹄,远了。

       本以为结束了战火的蹂躏,这片土地会归于平静,不料另一种悲情让黄花梁依旧眼泪婆娑,此时的画面由战马啸啸,换成了涕泪连连。

       清朝以来,贫瘠的土壤让难以糊口的本地人选择了走西口,这种外流大概持续了三百多年。为了养家糊嘴的需求,或发财致富的梦想,不管路途有多么遥远和艰难,也阻挡不住“走西口”人无奈而坚定的脚步。

      黄花梁是他们走上高处回望家乡一道情怀岭,过了这里,一路向前再无退路,家乡故园妻儿老小只能在梦中相逢了。擦干眼泪后,另一种选择迫然在前,紧邻黄花梁,有一个名叫“岐道地”的自然村,由此分岔为两条路。一条向西北经吴家窑、左云、右玉,通往杀虎口;一条向东北经怀仁、大同、天镇,通往张家口。

       虽然殊途同归,两条路都能进入蒙古草原,那一条更适合自己,谁心里也没有底。究竟走哪边的艰难抉择让许多“走西口”的人,踌躇不前,这时他们流泪祈祷,望苍天指一条生路,接着虔诚地脱下“鞋板”扔起,落到那边就选择那边。最后穿上鞋,头也不回地别了黄花梁,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于未来的茫茫然。


   黄花梁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上了黄花梁,两眼泪汪汪,先想我老婆,再想我的娘,那风大沙又多,实在好凄凉”,唱出了走西口人的酸楚心痛。

      走西口的故事早已合上了扉页。如今,这片不平静的土地,受的苦,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受的苦,在历史的新纪元里都已远去了。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用脚丈量大地,用手捧起大自然,用心体验世界,用爱拥抱天地

TOP

  黄花梁以母亲般宽厚胸怀对曾经所目睹的、经历的,甚至超越自身所能承载的苦难淡然一笑,以一种宁静朴实的姿态稳稳地立于天地之间,任多少沧桑风云故事传说都统统打马而过。


从梁顶往下望去,有现代化的洗煤厂,有整洁的村落,勃勃生机中一片白花花的田野景象在阳光下格外耀眼,问后得知是梁下的北周庄镇在培育富硒谷子苗,据说富硒谷子苗只有黄花梁的土壤才能种植,这种谷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山下2000 多亩的富硒谷子苗,将给谷农们带来几倍于普通谷子的丰厚收入。







      历史带给黄花梁的曾是苦难与沉重,风雨过后,无怨无悔的黄花梁赠还给后人的是一片丰饶的沃土,还有劳动与收获,生产与生命的礼赞。

       叩访黄花梁,我们看到了一种穿透悠远,包罗万相后所沉淀下来的风骨和器量。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这道堪称塞北文化岭所持有的姿态,年复一年,春来秋去。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用脚丈量大地,用手捧起大自然,用心体验世界,用爱拥抱天地

TOP

返回列表